首页
简介
研究所概况
历史沿革
领导核心
组织机构
联系我们
科学研究
学术委员会
政府决策服务
特色领域
科研成果
在研项目
获奖情况
学术论文
专著
专利
合作与交流
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生物资源研究中心
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科技平台
湿地与生态保育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哈尔滨分中心
中俄生态联合创新研究中心
中芬浆果研究技术中心
伊勒呼里山寒温带森林定位研究站
黑龙江黑河国家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黑龙江省资源环境监测中心
黑龙江省特色动植物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黑龙江省林下经济资源研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黑龙江省湿地与恢复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黑龙江省花卉中试基地
自然资源信息库
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定位研究站
三江平原湿地生物多样性定位研究站
五大连池火山植物进化与植被定位研究站
松嫩平原湿地生态定位研究站
黑龙江省科学院生物多样性实验室
黑龙江省湿地生物多样性学会
黑龙江省中国科学院马克平生物多样性工作室
学科建设与人才队伍
学科建设
人才队伍
创新团队
党建与文化建设
党的建设
共青团建设
统战工作
工会
论坛
青年科技论坛
科技发展论坛
文化论坛
管理论坛
学会
自然资源学会
生态学会
黑龙江省黑土资源保护利用学会
期刊
征稿启事
期刊目录
简介
研究所概况
历史沿革
领导核心
组织机构
联系我们
主页
>
简介
>
简介
研究所概况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始建于1978年,是省属公益一类科研单位。多年来,研究所立足于黑龙江省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独特的生态环境,在生态学,生物多样性科学,动植物资源保护、科学利用及其生物技术,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评估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黑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面向科技自主创新前沿,面向政府决策和公益事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开展理论创新与基础性协同创新科学研究,努力发挥科技引领、示范作用。
自然与生态研究所现有职工113人,其中高级职称58人,中级42人,博士39人,硕士40人,党员50人。设有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生物资源研究中心和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等3个科研中心以及综合办、科技科、条财科、人事科、计划与发展办公室等职能科室。拥有中俄生态联合创新研究中心、中芬浆果研究技术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哈尔滨分中心、湿地与生态保育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湿地与恢复生态学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特色动植物利用工程中心,省花卉中试基地,省林下经济协同创新中心、省科学院生物多样性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信息库等科研平台,以及中国寒温带森林生物多样性、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国家森林生态、火山植物进化与植被演替、三江平原湿地生态、三江平原湿地多样性、松嫩平原湿地生态等定位研究站及《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杂志。初步形成了从国家到地方,有梯度、有层次、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科研体系。多年来,共取得科研成果200余项,获国家、省级等科技奖励50余项。长期与中国科学院、俄罗斯、日本等国内外学术单位开展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
面向未来,自然与生态所以“开放联合、协同创新”为方针,以“顶层设计,创新发展”为核心,以“创新团队和科技平台”为依托,深入实施大项目战略和特色品牌建设战略,努力实现“科研国际化、成果社会化、平台开放化、管理创新化”的发展目标。秉承传统、创新发展,不断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将研究所建设成为服务于政府、服务于公益事业,具有鲜明特色和创新优势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为区域资源、环境与公益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
黑龙江省科技厅
黑龙江省外国专家局
哈尔滨市科技局
黑龙江科学杂志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哈平路103号 邮件:kxyzys@126.com
电话:086-451-86664613 传真:086-451-86664613 邮编:150040
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 版权所有 (C)2010 All Right Reserved
黑ICP备10000021号